追光语记 | 王梦丹:足履实地,生命舞台需要自定义
编者按
夯实专业积累,拓展知识边界,站在学科的十字路口前,只有坚实地走在前行的道路上,与自己较量、不断自我挑战,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与未来方向,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追光语记”第十六期,让我们一起走近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王梦丹,共同探索自身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全心领略,以知促行;
人生旅途,载舞载歌;
不畏浮云遮望眼,云销雨霁静心来。
资料卡片
王梦丹,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主修传播学,辅修新闻学和数字人文荣誉课程学位。前三年GPA3.85(4/104),保研至人大新闻学院继续学习。曾任新闻学院学生会主席、新闻周报视频部责编,现任RUC新闻坊编辑、朋辈学业咨询师。曾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南方周末实习,参与服务保障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曾获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市级良好结项、人民网融媒体比赛一等奖、高校数据新闻可视化创意大赛“最具创意奖”、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一等奖等。曾获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京东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奖励。
相辅相成,挑战思维
公益菌:师姐在共同课和专业课上分别有什么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大学,学习不是全部,但却是第一位的。如果说选课是我的权利,那认真上好自己选的课就是义务,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对老师的尊重。而且新闻学院的大类培养方案给了我更多的可能性。还记得大一在新生研讨课上,刘海龙老师问围绕在圆桌前的我们是否明确了选哪一专业,我是“慢慢领略暂不取舍”的少数派。因为面对新闻传播学这一“十字路口”,我希望在夯实专业积累的同时,拓展知识边界,所以我主修传播学,辅修新闻学第二专业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数字人文荣誉课程学位,同时选修了国际政治、法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方面的课程,从中领略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共同课和专业课并非割裂,而是相辅相成。共同课是在基本素质、价值观方面的塑造,专业课是具体能力的培养,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也没必要分个孰轻孰重。比如职业选择可能会跳出大学所学专业,但思政、英语、计算机等共同课知识会一直受用;即使之后要做的工作和校内专业关联不大,但扎实的专业能力将会成为自己主动选择和做出改变的底气。每一门课都有存在的意义,“水不水”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对待态度吧。
公益菌:师姐在学业方面是否曾经遇到某些困难和障碍,是如何克服的呢?
谈起学业上的困难,相信每个人都会经历。克服不顺、积累经验的过程,让人痛苦并快乐着。大学不像高中,答题有套路、日常勤刷题就万事大吉,大学本身的包容多元,意味着对我们的创新思维提出挑战。输入让人幸福,输出对我来说很痛苦,比如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传播策划方案、新闻实务采写等一些课程作业,这些都没有标准答案,我通过多看、多想、多练、多交流,来获得灵感和提高能力,一旦产出优质的作品或成果,就很有成就感,更希望自己的学业成果,带给更多人启发甚至带来些改变。
收获温暖,自我锻炼
公益菌:师姐觉得学生工作给您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家的温暖和归属感!这里有贴心朋友、暖心的师兄师姐和老师,也让我有机会参与大大小小的活动。新闻学院学生会尤其是新闻中心部门有着我三年的回忆,秉持热爱和奉献的初心,我有幸竞选成为院学生会主席,负责运营团委公众号平台和学院活动的媒体报道工作,如摄影、采访、新闻稿和人物特稿的撰写等;并协调各部门工作,统筹组织院内各类大型或常规活动,如毕业红毯秀等。还记得去年健美操大赛,我和新闻中心的两位同学完成拍照、录像、写稿和排版一条龙工作,当时我一边拍照一边留心摄像机,赛后立刻坐在后台修图,在大厅排版,与其说在与时间赛跑,不如说是在和自己较量,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师生们尽快看到健美操队员的精彩表演和获奖喜讯。在这一次次活动中,能切实感受到自己这份角色发挥的能量、存在的意义。能够开阔眼界、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将专业所学应用于实际,并且收获一起贡献力量的家人们。
公益菌:学生工作和学习出现冲突矛盾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呢?
学生工作,要把握好“取舍”。一是有选择地加入或留任组织;二是平衡学工和课业。大一的休闲时间相对充裕,可以多尝试一些,我个人觉得一学期下来,内心基本就可以做出判断了,根据自己的兴趣、期待、经验来取舍,大二的时候保留两个即可,倘若留任过多,会分散精力,导致每一个组织都没有尽心尽力,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明明我很忙,但却又什么都没做”的感觉。想要平衡学业和学工,时间规划很重要,不要过早就依赖熬夜来解决问题,毕竟身体健康第一位。一般工作会提前通知,那么我们就可以尽量把那天空出来,提前根据ddl规划完成作业、复习的时间,效率很重要。如果实在冲突,比如上课时间和工作冲突,当然以上课为主,作为学生,学业是第一位的。自己学业压力重的时候,建议和部门同学提前说一声,比如最近参与会少些,这样让大家都有个准备,伙伴们都会理解滴,避免活动前一晚临时退出导致的其它同学措手不及。当然,如果自己某段日子学业不忙,就可以积极多参加一些学生工作,从中积累的经验说不定就会成为自己的某种助力。
足履实地,迸发能量
公益菌: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描述自己吗?为什么选用这几个词呢?
尝试:生命舞台需要自定义,这句是鸡汤,但的确鼓励人。面对新闻传播学科这一“十字路口”,选择跨学院辅修,在新闻学院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复合交叉培养中,拓展知识积累。学业之余,喜欢在生活中尝试体验不同精彩。比如加入“红船领航”党员先锋营,一年后,以一连三排第1名的综合成绩顺利结业。在学生组织中,“129合唱个人定妆照”拍摄、“明新记忆”系列采访、毕业红毯秀、秋实福利卡、《智慧课堂新尝试》视频,每一项成果,也算见证着自己在学生工作中不断尝试与突破吧!
能量:希望做一个足履实地的前行者。“研究真问题,做有能量的研究”,是我从事学术科研的初衷。大创期间,我曾和伙伴们辗转四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贵州省一个偏远侗族村落,调研三农短视频助力脱贫攻坚的模式和效果,获得一手资料后撰写研究报告,获大创市级良好结项。半年后,当地打造的“侗家七仙女”登上了央视、《乘风破浪的姐姐》等多个舞台。参加街巷中国、千人百村、人大使者家乡行等社会实践;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国庆70周年游行方阵等活动;今年也将作为志愿者在冬奥会媒体运行岗位发光发热。
不畏浮云,静心自发
公益菌:有很多同学会因为学业压力和朋辈竞争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情绪,师姐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师姐是如何克服这种情绪的呢?
有次和导师聊天时,他说了一句话,很是受益:“别被别人推着走,卷着走,不要被群体压力影响,不要被浮云遮望眼。”焦虑的时候,首先要在思想上告诉自己上这句话。大三下学期很是焦虑,担心没有实习会缺乏竞争力,担心自己科研不够丰富,担心考试没通过拿不到推免夏令营的优秀营员。焦虑的那段日子,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学进去知识,原地踏步,接着更加焦虑,恶性循环。后来和父母、老师、室友聊了自己的心境,说出困惑,在这个讲述的过程中,仿佛给了自己静心分析的机会,也明白了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适当的焦虑可以作为动力,但不能让它压垮自己。焦虑容易产生迷茫,需要我们树立目标,情绪紧张不安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是最根本的。不要让一时的压力或朋辈竞争阻碍自己的脚步。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日子吧。有问题,就静下心来解决;有困难,就好好想想有没有其它变通方式,及时化解、想开,会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其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没办法改变别人,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准备做充分了,理想结果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要自信,别人可以做到,为什么自己不能呢?
最后,有时候走得太着急,甚至没有时间调节心态,下一次焦虑迷茫的时候,不如短暂停下来,好好吃一顿、出去玩一趟、畅快聊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情舒畅了之后再全力出发。
学海无涯,让我们永远保有一颗勇于尝试和探索的心灵,不断拓展人生的边界,唱出一支多彩的青春之歌。感谢王梦丹同学的倾心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敢地探索自我,用一次次尝试与脚踏实地的前行定义自己的生命舞台!
往期 ·回顾
策划 | 张作宾辅导员工作室
采访 | 薛瑞艺
整理 | 薛瑞艺
封面 | 田淑涵
排版 | 田淑涵